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鲁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绍兴男人-藤野先生ppt

鲁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绍兴男人-藤野先生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鲁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绍兴男人

鲁迅:平凡与伟大交织而成的绍兴男人

黄鸟|文

1

鲁迅已诞辰138周年了,看来他实在是离我们,离这个时代太远太远。尽管他仍被奉为写作这个行当的祖师爷,可是如今你要是还在谈论鲁迅,那么就如同在谈论一张过期电影票一样,让人觉得实在很无聊很可笑。可我依然要谈谈鲁迅。谈谈这个孤独的斗士,这个在黑夜里穿梭的勇者。或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绍兴男人。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将先生的形象毁了。一提到先生我们总会想起诸如忧国伤时义愤填膺,要么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者是叼着烟斗蹙眉思想国事而食不知味等等这些形象。一句话鲁迅已经被我们的语文给神化了,似乎先生生来就和我们不一样,他应该是那个时代的救世主。其实只要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先生也是一个普通人,七情六欲缺一不可的平凡人。如果我们能简单地看待先生,也许就可以得到一个真实的鲁迅。

他身材很矮小,瘦弱。似乎永远长衫,无所谓的样子。有时表情近乎委顿。看过一张他和萧伯纳,蔡元培的照片,最左边站着的是鲁迅。旁边的萧伯纳一把花白胡子可是身体健硕高大,把鲁迅衬得很可怜。可是那年在上海,萧伯纳却说鲁迅的样子很好。其实我们如果看看鲁迅在日本做留学生时的照片就会发现,那时的他文质彬彬,风度不凡。很俊朗。可是一回国,拿起笔来,不知为何先生从此就显得有些土气呢。不过,再土气从那双横眉上我们也看得出不可阻遏的英气。

都知道先生喜骂人。骂的都是大人物。骂过陈西滢,骂过梁实秋,骂过林语堂,骂过叶灵凤。最后不过瘾,干脆写篇文章骂个痛快,叫《论“他妈的”》。唐弢对他的外甥说,先生晚上写文章骂了人,第二天居然还和那个被骂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喝酒,谈笑风生。这种关系让人捉摸不透。黑白不明的。看起来先生脾气不好。可是据记录,凡和先生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并非如传言那般死板,严肃,却幽默、诙谐、随和。玩笑开得也漂亮。比如他送给结婚不久的川岛的书,就写着“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的句子。多好多有意思的鲁迅。

先生是个热心肠。很多文艺青年都得到过先生物质的或精神的帮助。萧红当年不就是这样吗。先生还给这群东北作家的文学社取名,叫奴隶社。接着给他们指导,帮他们出书。常常都是挑灯夜战,而他自己还要写文章。后来我们都评论说这是先生在扶植文学新人,为祖国文学事业做贡献。其实我们把先生说得太崇高了,反而愈发觉得距离增大。先生就是热心,爱帮忙。仅此而已。如同邻家大哥。仗义。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美食家我想是袁枚吧。那本《随园食单》琳琅满目,烂若披锦,把该记录的都记录了。可是我觉得都比不上鲁迅对于美食地描写那么有人情味。《戛剑生杂记》里写道“生鲈鱼与新粳米炊熟,鱼顺斫小方块,去骨,加秋油,谓之鲈鱼饭。味甚鲜美,名极雅饬,可入林洪《山家清供》”。多精致的文字,好像桌案上就摆了一碗鲈鱼饭;《祝福》里有“福兴楼的清炖鱼翅”;《风波》里端出了“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在酒楼上》里环境被渲染得清寒无比,可是有“一斤绍酒”,还有“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孔乙己》里有那碟放在咸亨酒店柜台上的“茴香豆”,总是让穿长衫又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吃得有滋有味。生活里先生爱用梅干菜扣肉来招待朋友,梅干菜是绍兴民间菜肴,很合先生口味。其实吃梅干菜也是一种食补,先生有胃病,中医认为梅干菜味甘,可开胃下气、益血生津、补虚劳、治痰咳。先生也有肺结核。陆文夫写过一个小说叫《美食家》,有时我觉得主人公换成鲁迅会更好。

当然鲁迅的美术功底都是众所共知的。他的书的封面很多都是自己亲自设计,放在今天也很时尚。北大的标记也是先生设计的,没想到一用就用到如今。

我想鲁迅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平凡,简单,就跟我们身边遇到的人一样。我们不要将先生写的每一句话都肢解后去分析分析好像在做外科手术,“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他写的就是两棵枣树,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与国家无关,与民族无关。把平凡的鲁迅还给国人,这才是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

2

我一直坚信,日本对于鲁迅来说是爱与痛地结合,迎合与逃避地组成,留恋与反目的合体。比双刃剑还双刃剑,比矛盾更矛盾。于是日本便将鲁迅毫不留情地推搡到十字路口,任他呐喊或者彷徨,日本只是冷眼观察,看这个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奉为圣人的大师去留如何。

一切要从20世纪初说起。听说从鲁迅的家门口出来,大概三百步之内,就是秋瑾的家。换句话说他们是邻居,至于他们有没有什么交流在文献里我们找不到直接的记载。秋瑾是一九零四年去日本留学的,那时鲁迅早就在日本了。后来发生了日本政府与清朝勾结,为限制留学生反清政治活动而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事件,现在我们看不到有哪些论著提及当时学生的反应,但从日本的《朝日新闻》上一句嘲讽中国人“放纵卑劣,团结薄弱”的文字中可以揣测到学生的填胸愤怒,最震惊海内外的是湖南留学生陈天华以性命抗议投海自杀的事件。这件事给学生的刺激很大,但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赞成否定居中的参差不齐。面对这种局面秋瑾拍案而起大骂:“谁敢投降满虏,欺压汉人,吃我一刀!”,在座的人里就有鲁迅,但那时他不过是名叫周树人的日本留学生而已。他的冷静与离群索居的性格或许让秋瑾以与其是同乡而感到羞耻吧,为什么堂堂七尺男儿却比不过一个女子烈呢?

鲁迅选择的是回避政治态度,但并非成了看客。陈天华的死怎会不触动他呢?我想那时的鲁迅一定有了文学疗国的最初打算,而这就决定他不会冲动盲从。多年后他针对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事件写的《空谈》里便说官府“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是徒手”。陈天华的死很壮烈,但太过激。事实上胸怀大激烈的人,往往很冷静。因此鲁迅依旧留在日本。后来发生了徐锡麟事件,被清兵剖心食肉的徐锡麟一定深深刺激了鲁迅,使得若干年后成了他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的基础构架,而那时他在东京留学生聚会上已经明言要向北京抗议。

我相信这件事让他对祖国痛彻心扉,而每天响在耳畔的“支那人”的侮辱声更是时时刺激他的敏感神经,但那时的鲁迅一定也无能为力。他也许会有许多疑惑,对于日本人的态度很复杂。轻贱他的人有之,关爱他的人亦有之。最典型就是藤野严九郎。我都不知道一个日本骨骼学教授为何会如此用心,居然在一个弱国学生的讲义上用红笔密密麻麻地进行详细订正,而正是他的国家在凌辱着鲁迅的祖国。在《藤野先生》里特别提到那张背后写着“惜别”的相片,这应该让鲁迅觉得莫大欣慰吧。而事实上藤野先生在后来已经忘却有这件事,但对于来自弱国的鲁迅却永生铭记,并且写成了文章。后来的幻灯片事件成了导火线,它严重伤害了鲁迅的自尊心,使得他宁愿辜负藤野先生也要愤然离开仙台,弃医从文,走上一条以至于后来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道路。

在日本的鲁迅是一只困兽,他愤怒于日本学生地侮辱,又感激于某些友好的日本朋友地关怀,但最终民族的大义使他毅然决然离开日本,也离开了诸如藤野先生般的日本友人。而在中国的鲁迅则是一个斗士,以笔为枪,孤军讨伐。但我相信他的那些杂文里,既包含横眉时着最冷酷的眼神,也有俯首间最温存的鼻息。后者中或许依旧有日本的影子。他与许广平迁入东横浜桥路景云里23号后,在去内山书店买书时,意外与内山完造相识,从此结下友情,后来内山在鲁迅去世15周年时还做了《论鲁迅》地讲演。

不管怎么讲,我认为在日本时期的鲁迅,尽管很困惑很矛盾,如同步入十字路口,可正是这些才奠定了他成为伟大人物的基础。而回国后的鲁迅,则彻底化身为一位斗士,在黑夜里穿梭,以笔为刀,试图撕开中国的一道口子,去看看光明在哪里。

3

绍兴这个地方出过很多大人物,上至越王勾践、谢灵运、王冕、陆游等,下至蔡元培、马寅初、竺可桢、夏丏尊等,不得不说绍兴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由此看来,再出一个鲁迅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从小学开始学鲁迅的文章,一直到如今,对于先生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

以前也是一味地崇拜,甚至敬而远之。直到三十岁以后,才越发觉得先生其实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出生在绍兴的男人。但这个男人又有点不一样,他身上既有高山仰止的伟大,又不乏寻常人家的平凡。他可以晚上伏案于灯下,去思索国家民族的出路,而白天却和妻儿拎着菜篮子去市场逛逛。他是那种可以离我们很远,又可以靠我们很近的人。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才使得先生自有属于他的魅力。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