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观沧海ppt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观沧海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杜作前半首由近说到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刘克庄《后村诗话》: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读诗丨杜甫《登岳阳楼》赏析文丨李卓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

看诗题,此为登临之作。古人多登楼眺远,舒展眼目,开拓胸襟。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为流水对,上下句语义相衔接,用语自然,近乎白话。岳阳楼,早已经为人题诗吟咏过。杜甫应该读过孟浩然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23记载,张说向玄宗推荐孟浩然。玄宗说:“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可知孟浩然的诗句已天下传诵。杜甫是期待已久,只是今日才有缘登临。此句的诗味在于“昔”、“今”二字。按常情常理,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应该是满心欢喜。但杜甫并没有一丝喜悦。首联的调子不是一种欢快,而是一种经历沧桑的悲凉,其中蕴含的感情是内敛的。杜甫曾经那样向往,为何时近暮年才登临此地?概因诗人长期漂泊,身如浮萍,来去不由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笔力千钧,气压百代。“坼”字有地裂之势,意为洞庭湖水面极其广阔,似乎将吴楚两地割裂开来;“浮”字有沉浮晃动之意,形容天地万物好像日日夜夜都在湖水中激荡。与孟浩然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此句的动词更具力量,且意象更阔大。与曹操《观沧海》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比较,此句更凝练且意味更丰富——“浮”不仅有“出”的意思,也有“沉浮”的意思;“日夜”则强调时间上的永不止息。前一联叙登楼之事,按惯例,此一联该绘所见之景。但杜甫没有描绘实景,而是以想象夸张之词突出他的主观感受。单纯的实景描绘恐怕表现力不足,唯有驰骋想象、放大主观感受才能表达诗人内心的强烈震撼:这浩淼无穷的水,这晃动起伏的水,这包藏天地的水!凝神对望,诗人被这洞庭水所吞没了。他投入了一个水的境界,水的深渊,水的宇宙!这一联和上一联在语义衔接上,跳跃较大。上一联情绪内敛、深沉,这一联气势外露、张扬。诗意的大跳跃恰恰能引人注意,反复吟赏把玩。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

从审美心理上看,杜甫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强烈震撼是一种“审美迷失”。叔本华这样描述审美迷失的状态:“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其人)和直观(本身)分开了,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却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哲人说得玄乎,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曾体验过这种状态:当面对喷薄欲出的朝日、绵延不绝的群岭、高 耸入云的建筑等景象时,我们会油然而生一种或陶醉或震撼或惊惧的感觉。我们会惊觉造物主的伟大,感叹人的渺小。

杜甫就这样在洞庭水面前迷失了,他迷失了很久。渐渐回过神来,想到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孤”两个形容词,很具有表现力,亲朋故友没有半点音讯,自己年老多病,寄身孤舟。这就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身世漂泊之境、孤独凄惨之感。上一联是那么有气势,那么雄伟有力,这一联却是悲从中来,顿生伤感。中间两联合起来看,就形成了一种“景大人小”的反差。在浩淼动荡的湖水面前,人显得太渺小了。这一反差把老病漂泊之感渲染得更深沉厚重。这两联看似有断裂之感,实际有诗人情思的跳跃线索可循——“乾坤日夜浮”,既是写洞庭水包藏天地,也是暗示天下动荡不安。诗人很自然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然而,杜甫并没有局限于自哀自叹,他由自己的处境想到普天下。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无论位处显达还是身陷困厄,都秉持着兼济天下之心。即使渺小如蚁、卑微如尘,他也始终心系天下,胸怀家国。“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到关山以北,那里正是硝烟弥漫,战乱未戡,即使凭栏眺望这雄壮的洞庭水,也是不禁老泪纵横。杜甫的忧国忧民,不是做作,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种切身体验苍生疾苦后儒家情怀的显现。他自身饱经忧患,经历战乱,对这个世道是有切身体会的。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理想,让他心忧天下。自己寄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李白写下层人民,他是一个旁观者,只有同情,如《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白居易写下层人民,是自觉到一种士大夫的责任而向君王反馈,如《杜陵叟》: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而杜甫写到下层人民,是带着满腔的真情和深切的体验!这种厚重深沉的感情,就形成了后人所说的杜诗的“沉郁”风格。全诗以“涕泗流”收束。这种以“泪”结尾的写法在杜诗中很常见,如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郞》)、“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等。流泪本是情到深处,而情到深处却戛然而止。可见,杜甫的情绪是克制的,这也是后人评其“顿挫”诗风的体现之一。儒家“温柔敦厚”诗教强调感情的节制,杜甫的抒情习惯不是咆哮狂歌式的,而是迂曲慢热型的。情缘景生,而当情感正待外显时,只说“涕泗流”,话外的情感留给读者去揣摩,这样的表达就显得有后劲儿。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

END

主编丨侯向学

微博丨@墨雪文学社

邮箱丨isnowliterature@126.com

作者丨李卓,暨南大学文学硕士,佛山一中语文教师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

相关阅读

  • 杜甫《登岳阳楼》究竟好在哪?-观沧海ppt

  • 乔山办公网ppt怎么做
  • 观沧海ppt,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杜作前半首由近说到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刘克庄《后村诗话》: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读诗丨杜甫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