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湖心亭看雪ppt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湖心亭看雪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文章,全文仅159字,却将山水自然与人文生活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文笔生动,流畅自然,令人读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么,《湖心亭看雪》究竟具体精妙在何处呢?何以成为我国古代小品文的经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呢?笔者将在下文详细进行展述。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个经典元素交融而构成的浑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里有足以吸引中国人的几个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酒在中国文化里是个避不开的话题,也是文学艺术作品里时时存在的对象。中国有酒文化,有与酒相关的名人、典故:

刘伶醉酒,胡姬当垆,斗酒百篇,醉里挑灯……酒的典故数不胜数;诗仙李白同时也是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构成他作诗的重要促进因子;连大家眼中一向忧国忧民愁苦满面的杜甫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酒在中国文化中实在是说不尽的。若是对酒文化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大氿歌》,作者ilem串联了中国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着娓娓道来却不失大气潇洒的音乐,能很好地带你体会中华酒文化的魅力。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则也是文人墨客向来喜爱的景色。雪代表着洁白、干净、高洁、严寒,常常与孤独联系在一起,但在孤独中又往往透着文人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咏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则是最为人熟知的咏雪千古名篇,且这其中,除了雪,还有人。这里的人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样,都是痴人。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国诗词文赋中永远避不开的话题。人作为天地间最具灵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艺术和社会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艺永远的关注对象,不管是前面说到的酒还是雪,最终都要落脚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没有什么附加属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头就是石头,岩浆就是岩浆一样,没什么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样了,自然拥有了人的情态,被赋予了人的审美韵味,而人眼观自然,也看到了无尽的可爱和灵秀。这就是文学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西湖

张岱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这几个关键元素,随便哪一个都具有韵味,一加组合,更是其韵无穷。张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构造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再写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韵悠长,耐人寻味。

二.中国诗文书画的千古主题——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张待研究》中提及张岱与自然的关系,张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写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张子在”,他“从山川自然中关照自己”,体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笔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人对于自然的关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但在文学中真正大量的描写自然,直接以自然为描摹对象,并在自然中寄情,还是要从魏晋说起。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晋人的美,与对自然的观赏和互照是分不开的。张岱的散文,就继承了从晋人开始,文学中对自然的这种观照。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对自然的欣赏流连比比皆是,《湖心亭看雪》作为名篇,更是集中体现了山水自然之美。大雪三日后的西湖,“人鸟声俱绝”,但作者丝毫不觉孤寂,反十分欣赏这情景,悠悠哉哉到湖心亭去赏雪。在作者眼中,这画面实在是独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以勾勒中国画的笔法,以远景观之,描绘出这么一幅清净雅致的画面,天水交融,物我合一。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西湖

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曾这样论及中西文学的差异:

“西方文学主要在通俗,得群众之好。中国文学贵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异。”

张岱的散文,就是在“待知者知”,首先在文中,张岱在亭中遇到的金陵人,就是张岱的知者,他们对山水和生活的感知是一致的,这是第一层;其次在文外,在张岱当时的朋友中,读过此文的人,也都为之称妙,这是张岱亲友对其的相知,这是第二层;最后,我们今世的读者,乃至后世万代的读者,只要我们的文化没有变,只要我们还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我们都能在在这样的文中读出山水自然的人文魅力,都为张岱的痴绝而心生向往,这就是第三层相知。有了这几层相知,山水自然的美才会一直在我们心中发挥作用,洗涤我们的眼睛,帮助我们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山水与人,永远都该是契合如一的。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三.通篇最迷人的一个字——痴

张岱一直推崇有痴情,有癖好的人。他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疵”其实就是缺点、瑕疵。人无完人,人是理所当然会有瑕疵的,这不足为奇,有了瑕疵,才符合人性的复杂特点,都说《西游记》中最具有人情味的角色是猪八戒,这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判断的。

纵然有人会不认同张岱的以“疵”交友观,毕竟他有的时候对“疵”的推崇已经到了过度的地步,流于庸俗。但却无人会否定张岱对“痴”的认可。《湖心亭看雪》之所以让读者读之有妙意,其重点就在于一个“痴”字。

张岱不顾大雪严寒,独自往湖心亭看雪(舟子等人不算在内),欣赏美景,这已经是痴绝。而最妙的是,除却张岱这有名的痴人,湖中竟有如他一样的痴者!这可真是意外逢知己,一下子消解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孑然与凄凉孤寂之感,让人有了知己相见的惺惺相惜之感,别说是张岱,无论是谁在这样的情景里遇到同好,都会不免欣喜愉悦,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这就变一直以来柳宗元《江雪》中的那种略为消极自赏的情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观,极大地激起人生活的热情。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张岱

除此之外,《湖心亭看雪》还有两句千古名句,这就是舟子喃喃而道的那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名句本身就有带动一篇诗文流芳百世的作用,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多少人不知全文,却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念念不忘。《湖心亭看雪》这结尾之句,便是不读全文,单看这两句,就让人恍恍然心向往之——

“痴”已经够令人心醉了,“痴”又见“痴”,痴人更逢痴人,实在是妙之又妙。由此,《湖心亭看雪》才会被人屡屡提及,其韵味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t[1]张岱.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t[2]胡益民.张待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t[3]宗白华.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t[4]钱穆.中国文学论丛[M]三联书店,2002

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

又名:张岱《湖心亭看雪》赏析:痴人观山水,自是无限深情

原创作者:@亭林文学柳暄妍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