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清明节ppt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清明节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清明节又将到来,人们习惯上要焚香祭奠,扫墓踏青,缅怀逝去的亲人、朋友等,对逝去的生命表达深切而绵绵不断的思念。

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不可避免地将被提起。为人父母,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呢?

不妨从“死亡绘本”入手,从另一个角度向孩子诠释“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帮助孩子面对分离的痛苦,让孩子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朋友的小孩在读幼儿园中班。

有天突然对她说:“妈妈,如果你和爸爸死了,能不能把我送到小花家?这样就会有人照顾我了!”

朋友有些讶异,4周岁的孩子,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其实小孩在很早的时候就问过这个朋友:“妈妈,别人都有外公,为什么我没有外公?”

“外公死了~”

“什么是死了?怎么死的?”

“就是生病了,死了!人老了都是会死的,以后爸爸妈妈也是会死的!”

朋友不想继续话题,小孩子半知不解点了点头,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段话。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当儿童碰到亲人死亡,包括祖父母、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兄弟姊妹或常常来往的之亲戚如叔伯姨舅等,甚至是宠物的死亡,作为家长、教师要做些什么呢?是否要告知孩子病讯、死讯?是否要让他参加葬礼?是否要如实回答孩子的疑问呢?

父母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从小就适时适度地给孩子提供有关死亡的认知。如祭祖、清明扫墓、家庭宠物的死亡、亲戚的病痛或逝世等机会,采取公开讨论的方法与孩子谈这件事,及时解决孩子的困惑,帮助孩子形成对死亡的正确认知,让孩子懂得如何面对疾病与死亡。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台湾学者张淑美提出了学校或家庭中实施生死教育的原则,包括处理儿童对死亡疑惑的“五诫”与协助儿童面对死亡的七项原则

五诫

一诫 勿说死者只是睡着了。因为睡着了通常是会醒过来的,以死者只是安睡了来安慰儿童的说法,容易使他们不是一直在期待死者“醒”来,就是害怕自己会不会睡着了就“死”了。

二诫 勿说死者并没有真正死了。儿童不太能了解抽象的比喻或安慰之词,仍应以事实性的方式告诉儿童,死亡就是身体和心理机能完全停止、消失,生命完全终止了,不可能再复活,以免他们更愤恨或怀疑亲爱的家人没有真正地死,为何不回来看他(她),死者的精神不死,为何他(她)感受不到。

三诫 勿说死者是去旅行了。和前面两例一样,说去旅行是会回家的,这种安慰容易使儿童愤恨死者为什么不再爱他(她)了,怎么可以不告而别,一去不返!

四诫 勿说死者是被上帝(或神明)带走了。此说易使儿童视上帝(或神明)为敌人,愤恨上帝(或神明)为何“夺走”亲爱的家人!而伴随这种仇恨之后,可能又会自觉咀咒或愤恨上帝(或神明)是不应该的行为,而感到有罪恶感或担心受到惩罚。

五诫 勿以“上天堂或下地狱”来比喻死亡。此说易使儿童纳闷究竟挚爱的亲人是到天堂享乐或下地狱受苦了?自己若不是一个“乖孩子”,是否将来会下地狱呢?可能因而感到担心、恐惧。

七项原则

原则一 坦诚地表现出自己的悲伤,也允许儿童自然地表达出他们的任何情绪与想法。

原则二 配合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阶段,以其能接受的方法,详和而坦诚地告诉儿童真相,也应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原则三 诚实以对,勿搪塞。亦即如前所述,不要以欺骗的安慰或神话来告诉儿童,不实的或半真半假的遁词只会让他们无法分辨事实;更不要搪塞说:“你长大以后就会知道了,现在不要问也不必问。”

原则四 让儿童一起接受或表达对过世亲人的哀悼或追思,使他们从中学习到真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勇气,这也是他们将来能够成熟面对失落感或挫折的力量。

原则五 鼓励儿童和别人讨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感受,他们需要机会“说出来”,而不是“被告知”。

原则六 尊重儿童的人格,接纳他们的怀疑与质问,因为惟有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了解,他们才能自己去发现死亡问题的谜底。

原则七 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儿童对死亡的态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对死亡的情绪反应也不相同,不应以某些必然模式去处理或对待不同幼儿的情绪或反应。


适合“死亡教育的儿童书单”

“与孩子交流死亡话题时,要在感同身受的同时给以诗意的审美,要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

1、从家族故事或亲人离世的故事中来说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奥)汉斯雅尼什 文

(奥)阿尔尤莎布劳 图

王星 译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这是小男孩对已经不在世的爷爷的思念,也是对死亡概念的独特解读。这份浓浓的祖孙情,因为故事中的小男孩也拥有了一对红脸颊而得到了传承。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文

(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图

彭懿 译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

就这样,跟爷爷说再见,再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日)大塚敦子 摄影&文字

(日)猿渡静子 译

南海出版社,2012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当认识到的,只有更多地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活着的美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这样的生命教育绘本,不仅孩子,每一个成人也值得来读一读。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刘旭恭 著

湖北少儿出版社,2011

一本用生命保护生命的温暖之书,每一双呵护的手都是爱的传递。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英)伯宁罕 著绘

林良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这本《外公》,使用诗一样的图画,很温馨地处理了“隔代关系”和“生命光辉”这两个相关的主题,使“老年”成为可爱的生命现象,用“离去”阐释“死亡”。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美)狄波拉 著

孙晴峰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书中展现了祖孙三代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的生活。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阿万纪美子 文

21世纪出版社,2009

一个失去爸爸的孩子在冬天围上爸爸的绿围巾后发生的事情。爸爸的围巾是一条暖暖的绿围巾。冬天紧紧围上它,让我高兴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有一天,爸爸的绿围巾飞走了,原来爸爸的绿围巾是有魔力的围巾……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法)夏洛特·蒙德利克 文

(法)奥利维耶·塔莱克 图

胡小跃 译

漓江出版社,2015

如果妈妈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要怎么保留她的味道,要怎么收藏她的声音?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她?面对亲人的离去,孩子的心灵会有怎样的变化,大人又该做些什么呢?绘者多处留白与充满情感的红色主调,深入又亲密地表现了生命教育这个主题。

2、从朋友、师长离世中说起

除了家人,朋友和老师是孩子最近距离接触的人,他们的离世对孩子来说是无疑是很触动孩子内心的,在心态上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变化。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美)邦廷

(美)希姆勒 编绘

刘清彦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故事以小鲁的同学为第一人称,叙述徐徐拉开帷幕。小女孩和小鲁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但小鲁的心脏病日益严重,最终故去,把悲伤留给了小女孩和其他同学,于是,大家试图一起找到一种可以纪念小鲁的方式,来抹平内心的创伤。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方素珍 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患癌症的小姐姐因为常吃药、打针,头发都掉光了,所以戴着一顶帽子。一次风把帽子吹走了,一个叫小丁子的小男孩儿为她追回了帽子,给她带来了友情。有一天,小姐姐带来一个“开心锁”,约定在她生日那天一起许愿,并且打开锁。可是,小姐姐因为住院没有如约与小丁子一起过生日。但是小丁子还是用手指头做了一个心意“蛋糕”,并为她许了一个愿…… 癌症的折磨是痛苦的,但是,友情使得被病魔笼罩的日子变得温暖而多彩。

3、拿宠物或者动物当媒介来说

不少孩子家里有宠物,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为小孩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不妨善用机会进行生命教育。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美)威尔罕 编绘

赵映雪 译

明天出版社,2013

《我永远爱你》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男孩和一只狗展开。对孩子来说,宠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们的伤痛,常让孩子揪心难过,不知所措。因此,陪他们阅读有关宠物死亡的图书,了解其他小朋友的处理方式,学习依循相同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伤痛。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德)沃尔夫·埃布鲁赫 著绘

陈科慧 译

新蕾出版社,2013

书里探讨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话题。如何学会接纳和勇敢面对“死亡"这个字眼。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死亡的感受以及死后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留了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就像那只鸭子,当它放下恐惧从容面对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英)华莱 编绘

杨玲玲,彭懿 译

明天出版社,2008

獾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他所有的朋友。獾留给大家的礼物是爱,大家回赠给獾的是尊敬和怀念。被这样的温情包围,心头的伤痛会一点点被抚平,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温暖。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日)佐野洋子 著

唐亚明 译

接力出版社,2004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它活得浑浑噩噩,对一切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美)怀特 著

任溶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蜘蛛夏洛却说:“我救你。”……《夏洛的网》深入浅出地讲了关于爱,关于友情,关于生死……

4、从大自然知生死

让孩子体悟四季转换,这不仅有助于孩子感受这个过程,接受这个过程是无法抗拒的,而且还教会了他们理解希望就像一颗种子,生生不息,死亡并不是终点。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利奥·巴斯卡利亚 著

任溶溶 译

南海出版社,2014

作品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简单亲切的文字,意味深长的寓意,清新简洁的画面,无不令人感动,给人慰藉……

清明节,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维吉尼亚·李·伯顿 文/图

刘宇清 译

程业明博士 顾问

笑笑 手写字

21世纪出版社,2010

在历史的舞台讲述生命的故事!地球诞生以来,生命如何诞生,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本书以五幕剧的形式娓娓讲述生命发展的历程。


利用清明节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在清明节这个日子里,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鲜花,食物等,

一起去祭奠已故的亲人,

同时跟孩子谈论一下这些节日的意义,

和孩子一起探索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意义,

在于让孩子知道生的可贵。

教会孩子正确地看待死亡,

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生命观,

更懂得生命的可贵。

死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

让孩子明白死亡并不可怕,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珍爱生命,更好地活着。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