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修法语词典的医生-滕王阁序ppt

修法语词典的医生-滕王阁序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修法语词典的医生修法语词典的医生修法语词典的医生修法语词典的医生修法语词典的医生

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91岁的王振义手持香槟,以流利法语与在场中法医生们交流。 周邦彦 摄

我们需要培养出怎样的医生?一位主管教学的医院副院长,从门诊要不要系领带谈起,反复提及医生的人文与修养,“当我们要求患者尊重医生的同时,医生也应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足够让对方尊重”

■本报记者 王潇

10月20日晚,淮海中路上的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汇聚一堂的宾客们手持香槟,以流利法语交流。

有人敲敲酒杯,提示安静,把话筒递给一位白发老者致辞。老者不急不慢,腰板挺直,以一口漂亮的法语开了场,还间或开几句玩笑引得法国领事以及宾客们一阵欢笑。

老者是91岁的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到场宾客一部分是来自瑞金医院的中国医生,一部分是前来交流的法国医生,为庆贺开展中法医学教育交流、首届法文班毕业30周年而相聚。而对其中不少医生来说,这也是完成一项大工程之后的庆贺与释放——

就在半个月前,历时5年的汉法医学大词典定稿了。

人民卫生出版社负责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词典,汉英、汉法、汉德、汉日、汉俄分别给了5个城市。其中“汉法”交给了上海,就由这群会说法语的医生完成。

会说法语的中国医生

5年前,郑民华接到这场“盛世修典”的邀约,第一反应是“医生怎么修词典?”

但第二反应就是,“我们不做,谁做?”

郑民华是1981年入学的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首届6年制法文班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医学部主任,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领衔负责汉法医学大词典。

“五大汉”系列医学词典此次算是重修。第一版编写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历时10多年编撰完成。在那之后的近30年里,除了“汉英”这个大语种词典修订过第二版,其余4本都是当年的版本。“早就过时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说。

第一版《汉法医学大词典》就是由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一批法语老教授编纂,其中有王振义的老师邝安堃。邝安堃是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奠基人,1919年赴法国攻读化学专业,1923年进巴黎大学攻读医科,是考取法国住院医师的第一位中国人。

瑞金医院有法语传统。1907年,法国人姚宗李任江南传教区主教,在上海金神父路上建造了“圣玛利亚医院”,中文名“广慈医院”,取广为慈善之意。当时的医生大多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该学院也有长期法语教学的优势。

1964年中法建交时,王振义就在二医大开授法语课,上世纪70年代即招收法语班学员,80年代正式招收6年制法语班学生。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是第三届法文班学生。他记得,王振义老师的课堂上是听不到一句中文的。

沈柏用说,每届30名学生,初期是隔年招生,算起来,也有五六百位毕业生。一个不夸张的数字是,瑞金医院近百位医生会说流利法语。

重任在肩,几乎所有会法语医生的邮箱里都收到了重修词典的号召令。无论职位高低,副院长沈柏用也一齐上阵。还在读法文班的医学生们也被广泛发动。

5年里,从收词条开始,初译、复核、校对、做索引,每一个步骤都“把人逼到崩溃的边缘”:收词条时要结合上世纪的第一版,但没电子版,只能撕下来一页一页扫描;有人在法国发现不多见的法汉词典,有利于翻译,索性“人肉快递”背回;复核时有问题的标不同颜色,标到最后都找不到更多颜色来对应了;最难的是中医,“气门”怎么翻?连中文都无法简要阐明,更别说用法语。

最终,相比于第一版词典的12万词,此次重修后扩展到24万。30年技术革新带来的新词、新释义都做了补充。

30年前引进来,30年后走出去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杜贤,1987年入社,亲历过上世纪80年代第一版“五大汉”医学词典的出版过程。

“那个时候是国家任务,目的是要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学过来、引进来。”杜贤说,“而今天盛世修典,最重要的目的是走出去,展现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体现国家医学科技水平、展示医药卫生发展趋势,为学术创新和科技原创提供平台和支持。”

30多年前,中外交流匮乏。郑民华记得尼克松访华之后,外国人在上海街头走,小孩子们还会好奇地围着他们前后转。

1981年,郑民华读第一届法文班。选择法文班是因为觉得“国外是一个梦想之地”,“想知道国外到底是怎样的”。1987年,他去法国进一步学习。走前学校给他们放映法国的电影,放的都是类似《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童话故事;甚至还有人断言,“国外喝红酒打开龙头就能喝”。出了国才知道,很多是假的,但差距不可忽视。

尤其是医学。到了国外,才知道医院的空气是可以很清新的;病床是可以很舒适的;手术有电刀,检查有B超。

反观那时国内的手术室:没有电刀,做手术要比速度,因为快了病人出血才少;检查的机器老旧,很多征象看不清,疾病发展到哪一步还是要靠经验丰富的医生用手触摸探查。

即使血液科医生王瑾在十多年后的1998年去法国,依然能感受到震撼。当她抱着像宝贝一样的第一版汉法词典和教科书去法国时,法方主任一见面就说:“5年前的东西,就早该扔掉了。”言下之意,医学知识更新快,要紧跟时代。

要与时俱进,要交流,首先要过语言关。

二医大开设法语班,是王振义坚持的。“很多人当时不理解,说这是‘洋奴哲学’。中国需要向所有的国家学习。我们不是说只有法语重要,德语、日语、俄语最好都会,但还是要有重点。我们学校第一外国语肯定是英语,第二外国语应该就是法语。法国的医学在18、19世纪备受瞩目,大量的‘医学第一次’都曾在法国诞生。”王振义说。

“法文班注重的不仅仅是用法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去法国医院进行临床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沈柏用说。

如今法文班教育模式日渐成熟,学生学业考核合格后将被选送至法国医院实习住院医师培训一年;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还可在法国参与基础研究,获得法国的科学硕士学位。

1999年来,交大医学院共有260名学生考取法国住院医师,100名青年医生获得法国进修奖学金,38名学生获得法国生命科学硕士学位,加上见习、轮训和护士进修,前往法国学习进修的累计约700多人。同时,法国派出到交大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实习和见习的医生也有200名,短期授课教授达250人(次)。

如今法国人来交流,惊叹中国发展之快。沈柏用现在回头看难免唏嘘:“法文班首届毕业30年,恰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同行。”

体会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

沈柏用穿的白大褂跟许多医生不一样:穿着特别挺括,看着特别精神。

他记得在法国学习时,科室主任出门诊时,一定要扎一根领带,白大褂口袋里一定插两支钢笔。“当我们要求患者尊重医生的时候,医生自己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足够让对方尊重。”

有医生形容法国医院氛围,是“讲究勤奋、细致而优雅地行医”。而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也令中国医生们印象深刻。

急诊科医生杨之涛记得,患者们无论是称呼“小医生”还是“教授”,总是用“您”。

郑民华记得他在法国的第一次直面死亡。那是刚到法国6个月,晚上第一次值班。一位手术病人突然去世。当时一位上级医生也没有,他很忐忑,不知如何处理,护士告诉他不用担心,只要写好诊断就行。但他还是内心不安,找到病人家属电话打过去,正是凌晨2时许。患者的女儿听了这个坏消息后,说:是真的吗?我们明天来。第二天女儿一家齐齐来到医院,安安静静与逝者告别。

在法国做了6年外科医生以后,郑民华思考:其实,不安全感的根子是否在于公平性?医生如果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医生还是病人,是否就会安心?“这样病人来医院看病,就不会想着非得找位认识的医生不可。”

“是不是一味扩大病房才是好医院?”沈柏用这个问题,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富莱梅在1948年上海法语医师协会发表的演讲,给出了跨越时空的回答——

“在大城市中,一所医院的院务发达与否,并不由一二个单纯的因子来决定,而是有赖于许多、不同、繁复的因素,诸如:医院所在地区内居民的病率;医院各等病房的价格以及住院费用与居民一般经济力量的比较;医院的声誉;院内医务人员的声誉、学识及服务精神等等。”

演讲中,富莱梅还讲了两个令他高兴的方面:一是,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二是,免费病人数量激增。

免费病人数量激增为何要高兴?富莱梅说:“此一广收贫苦病人之政策,不仅救助了许多贫病无依的群众,仰且俾予医学院实习生以更多的机会来见识,研究各种疾病……”简言之,医院感谢患者帮助医生成长。

人文再教育,何止文化交流

如今距离美国医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的后生物医学模式已有多年,但在现实中这仍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沈柏用认为,在这其中,加强对医生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方式。

骨科医生刘志宏从法国留学中得到的领悟是“优雅地行医”中除了医术的成长,还包括自我的精神愉悦。

“医生是不是就应该苦巴巴的?就只有上一上午门诊来不及喝一口水才值得夸赞?并不是这样!整天干活,不会有思考的空间。”刘志宏在医生身份的另一面,还是美食家。

王振义的学生透露,王老平时爱听古典音乐,比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思念已故夫人时,王老会听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沈柏用自己爱看书,家里藏书超过5000册。他喜欢《滕王阁序》,有时上课还会问学生们,你们谁能背几句给我听听。

作为医院管理层,即使医院可扩展的空间已经极小,他依然坚持保留院区中心两块绿油油的草坪。

“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沈柏用说,“一个好医院的使命,不仅仅看眼前的病人,也应该培养出好的医生。医生需要人文的熏陶,才能透过人类的文化精神,传达对生命的关爱。”

去年瑞金医院临床医学院开设了医学人文教研室,约10位教师均为各科室临床医生。明年还将启动一个全新的培养项目——医学人文硕士班。这个班将面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法国里昂医学院和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医学院这4所学校招生,学生们在3个暑假将分别在3个国家,学习当地的人文课程,比如,参观法国的博物馆,看歌剧,到中国学习中医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事实上,这种交流已经在广泛开展。中法医学教育项目法国国家级协调员、教授基·凡桑同介绍,近5年来,法国各医院每年公派25至30名医学生至瑞金医院参与暑期短期培训,其实习效力等同于在法国国内。

来交流的法国学生在上课之外也想了解中国,刘志宏就给他们安排了一项课外交流。由中法学生们每次自己制作ppt,用法语介绍自己国家。中国学生告诉法国学生,中国医疗体制是怎样的;什么是小笼包,什么是卤菜……法国学生给中国学生介绍法国的历史,讲英法百年战争到底为何而起。

10月20日,瑞金医院成为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在中国的首个海外培训基地。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每年将选派部分住院医师,到上海瑞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接受培训。

交流之中,文化“软实力”才得以体现;交融之后,也才更能彼此学习、彼此尊重。

王振义当年发现维甲酸治疗白血病有效后,法国并无此药,他在没有申请专利的情况下,每次让研究生把药带到法国研究,最后与法国科学同道分享了“法国年度杰出医生”、美国凯特琳奖(肿瘤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瑞士布鲁巴赫癌症研究奖这3个荣誉。

郑民华也始终不会忘记,1987年他在法国学习当时最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导师在众多学生中挑中他正是基于一个理由——你是中国人,有一双会用筷子的手。

相关阅读

  • 修法语词典的医生-滕王阁序ppt

  • 乔山办公网ppt怎么做
  • 滕王阁序ppt,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91岁的王振义手持香槟,以流利法语与在场中法医生们交流。 周邦彦 摄我们需要培养出怎样的医生?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