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office365 > office的代码工作量多大_office的代码在邮箱怎么找出来

office的代码工作量多大_office的代码在邮箱怎么找出来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office365

前端工作量大还是后台工作量大?


鄙人作为一个曾经做了四年后端,一年半伪前端的工程师,来说句客观的话。首先,我想说论技术栈复杂度来说,前后端都不浅,那些只懂后端的觉得前端就是一个兼容性的,还有只懂前端,觉得后端就是crud的,都是高估自己,低谷别人的人。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每个技术路线可以深入的内容又非常的多,一个程序员,其实大部分时间解决的,都是如何实现某种业务,如何优化重构古老的工程,特别是大厂里,螺丝钉不要高估自己的作用。

所以当我们讨论谁的工作多的时候,按照大概率的情况,基本没区别。而你非得讨论那些只有少数人,少数情况才需要面临的问题,比如前端的跨端开发方案,如何磨平各端差异,如何克服动画性能各端瓶颈,以及后端面临的高并发,高可用性,数据库分库分表方案,缓存方案,安全策略,通信方案等等。面临这些攻坚问题的人,都是那些少部分人解决的。市场上大部分人,要么是螺丝钉,要么是拿来主义,真的,谁也别瞧不起谁,大家都是打工人,工作内容没太大差别!

为什么微软office动辄几个GB而wps实现相同功能却几百兆呢?


Microsoft Office与WPS Office它们两个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MS Office动辄几个GB是因为它除了会安装我们常用的Excel、Word、PPT之外。Outlook、OneNote、Access、OneDrive、Skype等一些办公软件它也都包含在了MS Office中,MS Office更像是一个“办公的系统”,你可以在你能够想到的他都有,你可以利用MS Office完成几乎所有的常规工作。而WPS Office它仅仅包含了Excel、Word、PPT,这三个办公软件如果仅仅对比这三个软件它们的大小差不了多少的。当然MS Office的还是会更大一些,因为它包含的东西更多

不管是MS Office还是WPS Office很多人一生可能用到只能用到它们10%左右的功能。而我们最常用的Excel、Word与PPT它们的功能大致上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就会让人觉得这两个office功能是一样的。

有人可能会说:WPS这么明目张胆的抄袭微软的office,难道它们就不管吗?不是微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这就不得不提一下WPS与微软的一段爱恨情仇了


WPS原名Word Processing System(文字处理系统)诞生于诞生于1988年,是一个名叫求伯君的人编写的。当时能用的上电脑的人非常的少,中文排版软件更是仅此一款,WPS应运而生迅速占领了市场,几乎90%的人都是使用wps来对文字进行排版。1996年微软主动找上WPS,希望WPS的格式与微软共享,并且是两者互相兼容。WPS答应了它们的要求。随后双方签署了一份协议——双方都能通过软件中间层的RTF格式来互相读取编写对方的文件。也就是wps能够编辑Word格式的文件,Word格式也能编辑wps格式的文件。正是这个文件的签署也把wps推向了深渊


Windows系统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微软将操作系统与office套件捆绑销售,纵容盗版,因为协议的关系,系统内置的office可以直接编辑wps文件,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导致wps的市场份额大跌,金山软件也陷入困境。为了适应用户,金山被迫推到所有的代码,重新设计WPS,反过来与微软的office兼容,2005年9月12日新版本的wps上线,并承诺面向个人永久免费,这才从困境中慢慢的走出来。因为有之前协议的存在,即使WPS100%模仿微软的office也不能算作侵权,因为它们两者采用的底层技术是不一样的,只是通过中间层的RTF格式来互相读取编写对方的文件。

最后还需要说一句的是:网上很多人说wps的诞生早于微软的office,微软的offcie抄袭wps之类的。其实并不是,当时的wps只是一个文字处理工具,而office是一个办公套件,微软的第一版Word诞生于1983年远早于WPS的1988年。wps被迫推到重来后将旧代码全部舍弃,采用全新的代码。并且采用微软Office的标准,目的就是希望能能达到“一字不差、一行不差、一页不差”的兼容效果。两者也不存在抄袭一说,毕竟底层都是不一样的。

如何看待华为1100亿行规模的代码库?


好吧,需要算算了。按美国平均水平,每个程序员每天10行代码,中国比较勤奋,就算30行吧!一人一年1万行吧。算下来大约是1100万人年。软件有生命期,好的情况下自己败坏周期在5-20年,质量一般的话,也就10年(如此大量代码,只能是行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大约需要110万程序员。嗯,什么概念呢?大约至少得10个微软吧!

再说恐怖的,cmm3级(这不是平均水平,而是较高水平了),一千行大约3个问题出厂,1100亿大约是,3亿个bug(也就是3亿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足够让一个微软公司破产了。但华为活得好好的,其危机却与这个没关系。所以,可以明白的是目前华为的产品代码,绝对达不到这么大。如果此事真实,其中大多数代码应该被抛弃了,因为即便是cmm5也得有3千万bug,这不可能是真实的。

好了,如果代码库真的有这么多,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估计多数是开源代码库的中依赖的部分复制和开发者保存的备份。这是防止断网影响项目进展的防范手段。所以别太嗨了。呵呵。

算完了,但果是不被质疑的。程序员的感受是,一天10行代码?搞笑呢?

那我先拿一个职业生涯中的例子看看个人生产情况:

我刚开始产品级编程是一个通信系统(与华为同行,可比较)。整个系统中开发2年,大约在1991-1993年。我负责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模块编程项目。敲代码,我最快18小时,3000行汇编,这个小项目的全部代码,强实时,时钟级设计,无操作系统。但全过程过程实际算下来大约有将近6个月。包括原理设计,代码执行机制规划,算法设计,原理机验证测试,逻辑分析仪调试。那18个小时不过是敲代码,基本没有稍微深入一点的思考(主要思考内容:寄存器分配调配;内存效率;3级任务协调;周期计算;累加器溢出控制;可靠性监测周期等细节,以保持遵循详细设计定下的原则)。没有单元测试、没有功能测试、没有代码评审、没有团建和各种活动。(那台逻辑分析仪够我当时10年工资。)一天不到20行代码吧?

项目期间我为自己还开发了4000多行c语言的工具,有算法仿真工具的、有分解烧录文件的、有原型实验的。还有几百行快速编译的dos批处理文件。但这都与产品无关,算不上产品代码。当然还有过程中,放弃了20000行汇编(毕竟当时还是经验不足),主要是架构问题达不到要求,最终代码中没这个,也不能算。就呵呵了,难道连失败的东西都要算到工资奖金里吗?

项目结果:前两年和华为交流,他们说那套91年的代码实现的指标到现在也是先进的。那套代码到最后收到保险柜也没有再改过一行。这中间三年试运行,审查、鉴定、定型、销售,再没改过,所有性能、可靠性监测的保护机制从未启动过,最长运行时间是2万小时。

这是通信领域个人手工业作战的基本情况。

当这种工作被分解给多个人之后就是团队计算了。这是软件工业难点之一:工时估算。

在产品市场问题解决后,开发成本估算就是软件开发难点。最现实的估算是,专家用背靠背评估最终实现代码行数。这些代码行数除以组织软件开发成熟度估算效率(也就是10行每人天的意义),再乘以开发团队的平均人天成本就可大致得到成本量级。所以,10行每人天的估算是开发团队组织效率的,不是程序员个人生产力。

另外:

1、代码库是一种软件工程中的保护机制,不反应软件生产的实际情况。

2、代码不是越多越好,任何以代码行数计算开发人员生产力的想法,都是很外行的。

一个程序员可以在一天之内写出15000行代码的客户端程序,并且不带Bug的吗?


我的天哪!15000/8/60/60=0.52,即8小时满负荷写代码,每2S写一行,并且不带Bug?!这不是人,是神!



以代码数量评定能力的,大多都比较低级。应以代码质量论能力,数量只是参考。现实开发中,业务代码最多,核心代码少而精,框架代码适可而止。



做架构的,对系统和业务都很熟悉,代码往往都是框架性质的,对系统分层,模块结构,业务接口,都有统一规划,所写代码务必适而可止,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必须考虑。

做系统的,做模块的,做算法的,对系统功能,模块功能,会进行总体设计,细分单一实现,所写代码必少而精,少的意思是能用一行实现的,不要用两行实现。

做业务的,也要求适量即可。之所以代码繁多,我认为:可能有多人共写;可能需求反复改变;可能作者码字能力差……



由量变到质变,没有错。错的是,每次堆起来的量,质量都上不去。

谢谢大家。

为什么有些领导要用代码的行数来衡量员工的工作量?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在从事产品研发及项目管理工作。所以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已坚守IT行业工作15载,还没有碰到有领导通过代码来衡量员工的工作量。在这里我想起了比尔盖茨总结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用代码行数来衡量编程的进度,就如同用重量来衡量飞机的制造进度”。如果是为了绩效考核可从很多的方面进行:代码质量、BUG数量、代码的命名规范、项目中所承载的角色、工作量等等。


在现实编程中一个软件工程师一天的代码量有200行就很优秀了,高质量的代码一天有50行就非常不错了,所以代码数量并不等于代码质量,代码的数量和质量比起来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一味的追求写了多少行代码没有多大本质意义,关键代码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编程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代码的行数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功能,不同的算法来完成,行数也有差别。有的几行代码就能完成,换个算法可能就要上百行了。编程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更不是一个炫耀技能的工作。


用代码行数来评估工作量,无疑是管理方式的问题。高产出=高价值,这样的等式在软件研发领域是个伪命题

每天在公司写3000行代码,在行业内是个什么水平?


3000行,那是不用脑子外加代码生成器的代码也计算在内的结果。如果你不在外包公司,就是最底层的软件蓝领当然公司也不小。有质量的代码,一天100行甚至30行就已经很牛了。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项目,有2-30人维护,但运行还是问题不断,当时的问题是要不要用新架构重新开发。我看过项目架构和代码后,就决定对现有项目进行优化,而不是重新开发。一个团队去做客户需求的新模块,由我带领的小组做提高稳定性和让项目可维护。最后、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我将项目的代码缩减到原有的十分之一,性能提高100倍,数据量缩小30%。维护人员降到5人。客户反响好维护的费用不变,这样利润很高。而我每天的代码量相对于项目整体而言是负数。而后面我做的工作就是每月检查新增代码,把不按规范做的找出来,要求整改,不听话的程序员调到开发组去做蓝领,什么时候懂规范了,理解架构的意义了,再考虑培养提升。就像军训一样,会走正步方阵了,再上来打硬仗。

这要求的是团队里必须都是有经验懂架构的高手,人不多就2-3人,多了也没法搞。

什么时候你的代码量降低到100行而公司对你的考评也是ok的,那你才算真正是在编程序,而不是砌砖。

大企业一般都会使用些什么办公软件?


阿里常用软件:idea,钉钉,阿里郎,chrome,oh my zsh,excel,numbers等等

本文标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