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阅读千古名作《陈情表》,你懂得作者的“陈情”艺术吗?-陈情表ppt

阅读千古名作《陈情表》,你懂得作者的“陈情”艺术吗?-陈情表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阅读千古名作《陈情表》,你懂得作者的“陈情”艺术吗?

〈〈陈情表〉〉是蜀汉旧臣李密给晋武帝司马炎上的一道情词恳切、“悲恻动人”的表章。上表的目的是请求奉养祖母,辞职不就。为达到这个目的,李密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到滴水不漏:内容上,必须做到周到严密,无懈可击;表达上,必须做到以情感人,用真情真意打动晋武帝,赢得晋武帝的怜悯、同情;陈情的方式上,必须做到恰当得体,有放有收,不能毫无节制,肆意饰情。这三个方面倘若有一个方面作得不好,都可能会给李密招来杀身之祸。值得庆幸的是,李密不但做到了上述的三个方面,而且还做得非常出色。正因为如此,李密的这篇表文才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同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齐名的、以真情而著称的杰作。

下边笔者就这篇杰作的陈情艺术做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 缘事抒情

缘事抒情是本文最重要的一种抒情方式,它集中在一、二两段。第一段先叙自己不幸的身世和同祖母相依为命的 悲苦情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了自己早年的坎坷命运,可视为第一段的总纲。“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这是对自己幼年时期所遭遇的三大不幸的集中叙述,叙述中饱含着令人辛酸的泪水。接下来,作者荡开一笔,从“门衰祚薄”写起:“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这一笔叙述既突出了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又为下文彰显“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观本段对自己不幸身世的叙述,作者紧紧扣住的是一个“孤”字:“伶仃孤苦,至于成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6个字4句把自己从幼年至成年这一段辛酸悲苦的经历写得凄楚悲怆、凄恻动人,读后不能不让人为之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叙述自己同祖母相依为命的内容在本段中只有两处。“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居段首,揭示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的客观事实;段尾的“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则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悲哀尽情的展示了出来,让读者读后深深地为这祖孙二人的悲惨遭遇而感动。

第二段叙朝廷对自己的优厚待遇及自己因祖母无人供养、无法赴任的两难处境。作者先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八个字表述了自己对新朝由衷的赞美之情,接着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两个方面叙写了地方政府对自己的孝行和才华的肯定。这四句话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深意。它既是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又是对晋武帝对自己可能有的疑心的弛解。这样以来,就为下文陈述自己“辞不赴命”的举动铺平了道路。接下来叙“拜郎中”、“除洗马”。作者叙述这两项内容的目的有二:一表朝廷对自己的恩宠,一表自己的感恩之情。但由于这两项任命都和皇帝有关,不敢怠慢,故“具表以闻”,这就把自己对新朝、对晋武帝的忠心、敬重含蓄、恰切地 表达了出来,为本段结尾充分的叙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做了铺垫。

总括起来,一二两段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既充分的让晋武帝看到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悲惨事实,又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自己对新朝的、对晋武帝的忠心和敬重之情 。前者使晋武帝对自己和自己的祖母产生怜悯之情,后者则使晋武帝初步消除了对自己可能有的疑虑之心,二者综合起来,就为第三段诉真情、第四段表心愿做了有力的铺垫。

阅读千古名作《陈情表》,你懂得作者的“陈情”艺术吗?

二、 融情于理

这一点集中在第三段。面对以阴谋和残忍而著称于世的司马氏政权的第一个“孤家寡人”,李密在竭力用情去打动对方的同时,也不忘说理。但是,他的说理说的非常巧妙,他说:“伏惟圣朝以孝制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他是怎么说的呢?他不是迂腐酸涩的讲大道理,而是从国家的治国纲领上入手,给自己对祖母的孝情披上一件国家法律的合法外衣而讲出来的。史载,司马昭死,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他即位时举贤的六条标准,又明示了“孝敬尽礼”“友于兄弟”两条。司马氏标榜纲常名教本属笼络人心的虚伪之举,但李密在这里一本正经的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真可谓“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在高高举起“以孝制天下”这面大旗后,李密又从自己的为官经历、人生态度和现在所处的这种特别处境上落笔,再一次强调说明自己之所以“辞不赴命”,实乃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不是“矜名节”、“有希冀”。行文至此,可以说李密已经从根本上打消了晋武帝对自己的猜疑之心。因而接下来的几句话中,他再次不惜笔墨的大肆渲染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拳拳之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就是李密的说理艺术:从晋武帝标榜的治国纲领入手,再适当的饰以感情,这样,读的人不能不为之折服。

三、 对比抒情

本文的对比有四种:祖母晚年的多病与自己幼年时期的孤弱做对比,朝廷催迫的紧急同自己辞不赴命对比,“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同自己祖母无人供养对比,祖孙二人的年龄对比。“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至于成立。”这是自己幼年的情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是祖母晚年的情形。两相对照,既抒发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悲苦之情,同时又能深刻的打动晋武帝,引起其怜悯之情。“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一方面是朝廷比星火还急的催逼,一方面是自己因“供养无主”而“辞不就职”的无奈。作者做这样比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同朝廷的矛盾,而是借此表现自己对新朝的不敢怠慢、忠心和对祖母的孝情。李密这里作得很巧。因为不论是忠心,还是孝情,都是符合最高统治者的心愿的。因此,这里的矛盾就不单是自己同朝廷的矛盾;而是忠心和孝情之间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在当时都是合情合理且合法的。这样以来,李密实质上是把这个该由自己选择的问题不声不响的变成了由晋武帝裁决的问题。这是作者陈情的巧妙之处。“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作者把自己的情形同“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优遇作比,不象有些资料上说的那样——作者在指责朝廷,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在突出祖母处境的孤苦无依,突出自己“辞不就职”的无奈,突出自己的情形更应该得到国家的怜惜和照顾。这才是李密的良苦用心!“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这是祖孙二人年龄的对比。作者做这样的对比,目的有两个:一是水到渠成的提出自己上表的最终愿望:“愿乞终养”,二是无可辩驳地表达自己“尽节于陛下”的忠心和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就是这类情感的集中体现。

阅读千古名作《陈情表》,你懂得作者的“陈情”艺术吗?

四、 用典抒情

本文使用的典故两个。一个是“乌鸟私情”。这个典故原出晋成公《乌赋·序》。原文是这样的:“夫乌之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鸟。”(《艺文类聚》卷九二)作者使用这个典故有两重意义:一是表达自己“愿乞终养”的孝心,二是含蓄的向晋武帝指出,连乌鸦都有反哺之情,何况人呢?一是“结草衔环“。结草的故事原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据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儿子魏颗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到,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衔环故事见于古代神话小说。据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后来人们就用“结草衔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李密用这个典故表达的就是对晋武帝的这种感情。

五、 排偶抒情

大量运用以四字句为主的排偶句式进行抒情是本文在抒情方式上的又一个显著特征。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连用12个排偶句式,把自己命途多舛、父丧母嫁、少多疾病的悲掺境遇叙述的凄惨悲切、哀婉动人,读后不能不令人起怜悯之情。其他如第二段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表达了作者受宠若惊的感恩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表达了因催逼甚急的惶惑和无可奈何的苦衷。第三段中:“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表达了效忠新朝的忠心;“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既有感激之情,又有尽忠之意;“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写尽了祖母的危殆之情,诉尽了自己的辛酸苦楚……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作者可谓深谙此道。全文紧扣一个”情“字,在情字上大做文章,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使“晋武览表”,也不能不“嘉其诚款”,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阅读千古名作《陈情表》,你懂得作者的“陈情”艺术吗?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