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乐题库-马说ppt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乐题库-马说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时,拟在此散文集中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人物导入作品阅读。下列适合的是

A、祥林嫂 B、藤野先生

C、杨二嫂 D、孔乙己

2、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车夫形象。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骆驼祥子》 B、鲁迅《一件小事》

C、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D、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倾诉》

3、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文言词语“孰”的用法。下列句子中“孰”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4、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无意若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所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时,拟找出类似句子举一反三。下列适合的是

A、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B、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某片反教科书《端午的鸭蛋》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对于该题设计意图的分析,恰当的是

A、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

B、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C、引导学生从鸭蛋入手了解家乡风俗

D、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了解端午的风俗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某教师在教学《斑羚飞度》时插用了一段作者沈石溪谈创作意图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对于此“视频”的利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A、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有利于理解作品

B、播放“视频”能够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C、观看“视频”会干扰学生个性化解读

D、播放“视频”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7、下图是某教师教学《塞翁失马》时的板书设计,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A、概括内容,简明扼要 B、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C、分析结构,思路清晰 D、运用符号,形象直观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下面是某地中考试题:

恰当的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的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_____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提示:《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答案:B

对该试题语文知识学习导向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A、运用对联知识学写对联 B、运用短语知识恰当表达

C、借用文艺常识丰富表达 D、借用相关资料巩固知识

9、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让学生用符号为诗歌设计朗读脚本。对该做法目的的分析,下列适合的是

A、练习用符号替代朗读提示语 B、使齐读的语气语调一致

C、让朗读脚本的符号规范统一 D、准确表达对是个的理解

10、教学《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学习方法。下列做法适合的是

A、梳理新闻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B、认知新闻结构,细读消息导语

C、分析细节描写,揣摩新闻特征 D、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新闻人物

11、阅读《孔乙己》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说到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了,我们再来看看分茴香豆的细节。

生1:看这个“罩”字,孔乙己本来是挺善良的,给孩子们分豆吃,可是又“罩”住,说明孔乙己太幼稚了,甚至用迂腐来形容都不为过。

生2:他的整个动作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孩子还想要,他就用五指将碟子“罩”住,不肯多给,有点抠门的样子。

生3:孔乙己思想比较幼稚,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他给每人一颗豆,想大方,可是又不能特别大方。

生4:他还用古文的方式来说话,引得孩子们笑,连小孩子都有些瞧不起他。不仅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低,也说明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

师:好,我来做点总结。这个地方,孔乙己只有一颗茴香豆,他还分给小孩,说明他还是很善良的,可是每人分完一颗,他就说:“多乎哉?不多也。”又穷又酸。“穷”是因为他没多少钱,他只有一碟茴香豆,分一点点可以了。“酸”是说他口中的那些迂腐口语。

从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角度,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 生1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学生自能悟出人物形象

B、 教师应该让生4模仿孔乙己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通过模仿理解人物性格

C、 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对上述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形象的理解

D、 教师最后的分析结论阐释清晰,学生能由此准确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12、阅读《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的导入语,按照要求答题。

师:今天咱们学生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这是一篇朗读课文,因此很多活动就靠大家来做,老师的建议是:我们在活动里重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咱们第一个活动内容是要从全文里提取信息。请看屏幕:速读,提取全文信息。换一个说法,就是速读全文,浓缩课文内容。再换一个说法,就是用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章内容。下面速读课文,提取你认为应该提取的信息。

对上述教学实录导入语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 教师能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B、 导入语过于强调情境,影响学生的教学目标

C、 提取信息要求,偏离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

D、 教师提示的学习方法,过程清晰,表达准确

13、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我也和穆济波先生一样,不赞成以语文的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他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学代负全部教育的责任了,这是太过了!即如他所举的“本科教学各方面之目的”,初级小学必修科第一条云: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生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个人应有之责任。这岂是国文一科应做的事,公民科也不要做同样的事吗?我以为这是全部中等教育的宗旨,无论哪一科均须以此为基础,谋本科的发展,却不详细规定与某一科内。穆先生自己说的好:本科教学目的在贯彻中等教育的宗旨,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

对上述教学论文(节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语文的特点决定“人的教育”就是语文教育

B、 语文学科要以承担全部“人的教育”为己任

C、 语文应对“人的教育”为宗旨,谋本科发展

D、 语文教学应以学科知识和语文技能教学为主

14、阅读下面《沁园春.雪》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这首词,我做了充分准备,课前查阅掌握了大量资料。教学手段上重点运用了“朗读”和“想象”,带动词句的品味、意境的把我。尤其是修辞及个别副词的妙处,通过“朗读”自然地涵泳其间,也就是说,用了一种以无形化有形的手法。至于意境的玩味,又集中使用了两种策略:一是比较法,拿柳宗元的《江雪》与本诗进行写景抒情的比较。二是背景介入,对“风流人物”的理解,有些学生能朦胧感觉出就是毛泽东本人,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教师该讲的时候,我就姑且放开讲一回,比如“抒情主人公”的心态,比如1936年的写作背景,比如1945年的发表背景等。虽然这种理解不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但作为一种更契合诗词特点的阐释,似乎有必要提供给学生,以启发思路。感觉不足的是,教学环节顺次推进,过于平淡,缺乏大开大合,以致于显得课堂教学有些碎,教师牵引的痕迹也重了些

通过上述教学反思(节选)分析该教师教学的得失,下列不正确的是

A、“朗读”和“想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意境

B、恰当地补充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难点

C、过多地补充资料是导致这堂课琐碎牵引痕迹重的原因

D、诗歌可以有多元的理解但是首先应该理解作者的原意

15、阅读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广告语”活动设计(),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一:交流自己印象最深广告语,分清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区别

活动二:讨论广告语的特点,分析广告语的常见写作手法

活动三: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尝试写广告语

活动四:师生互动,点评,修改所写广告语

对上述活动设计(节选)的评价,下列不恰当的是

A、 联系生活,以常见的语文现象中发掘教学资源

B、 依据认识规律安排“广告语”的学习活动步骤

C、 以写作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D、 能够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三.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后练习:

一、 背诵课文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中“奇”在哪?“异”在哪?

单元介绍: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单元

单元介绍目标要求:

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条件:多媒体设备,能展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19、自选角度为本文写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科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十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案例:

阅读《绿色蝈蝈》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部分,完成第16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

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歌唱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作者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直至去世。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你可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资料)

环节二

1.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2. 按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环节三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声、形、斗、食、居

2.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受到的启发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

环节四

1.《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呢!你能从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2.再读(默读)品味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

3.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把握两点:

(1)对蝈蝈的称呼:“如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送蝈蝈其他的雅称吗?

(2)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5.小结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幽默,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蝈蝈的特征。

环节五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请你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问题:

16.(1)梳理教学过程概括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10分)

(2)请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指出并评析该教学案例的一条优点。(10分)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后面有片风景

①在角落里的风景,不被人注意,却有自己的美。

②我家后面有一片尘封的风景:靠着楼房的一棵树,约五层楼高,枝繁叶茂。一圈几米高的小树围绕着大树,如同花瓣簇拥着花蕊。树下的青草编织成绿毯,不知名的花点缀其中。树的旁边有着成凹状的坑地,里面的草长到坑口,轻风吹过,好像一湖的绿浪。这片只有半个操场大小的地方,仿佛与世隔绝,我是它唯一的欣赏者。

③我喜欢在黄昏时看那里,昏黄的阳光铺在地面,树叶镀上一层金红色的光,斑驳的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撒下,像碎了一地的金子。天边大片大片的火烧云不断变幻看颜色。这片小小的天地在黄昏的渲染在像是剪影,又如同一幅美仑美奂的油画。我站在窗前,看着像静止的风景,思想仿佛也凝固了,所有烦恼也一起忘掉了。

④当火烧云褪去最后一丝颜色,当月牙弯上树梢,夜幕降临。几棵树在夜色下汇,像一朵亭亭玉立的雪莲。月光倾泻下来,树叶染成银色,镶嵌上星光,在风的细语中歌唱,草地上的昆虫们窃窃私语,不知疲倦。凝视着,心里仿佛被洗绦了,烦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⑤下雨时,是这里最欢快的时候。“淅淅沥沥”,一场小雨到来。树枝在风雨中轻轻摇摆,雨滴打在叶子上,发出“啪”的声响,迸溅出无数晶莹剔透的水滴。草叶被完全淋湿,叶尖不断滴落水珠。雨中,这里就是一片水墨画,朦朦胧胧中带着清新的气味。深深吸入湿润的空气,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烦心事烟消云散。

⑥家里后面的一片风景,是我的秘密地点。在我烦恼时,总喜欢来到窗前,看着风景,想着心事。这里有一种魔力,让人能忘记烦恼。被隐藏的风景,从来都无人问津,只有被发现时,被注意时,才能有别样的美。

17.请从第③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后练习

一、背诵课文。

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三、把课文改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单元介绍

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单元,共入选九篇古诗文,另外八篇是《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19.自选角度为本文写一段情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A

6、A

7、B

8、A

9、A

10、B

11、C

12、A

13、D

14、C

15、D

二、案例分析题

16.(1)

环节一:导入文章,介绍作者与文字的描写对象“蝈蝈”。

环节二:解决生字词问题。

环节三:疏通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环节四:品读文章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主要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

环节五:布置作业。

(2)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关注微信公众号letiku 请点击http://a.fameiy.com/id/u3aXmYzy.html咨询电话 qq:1528732773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