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办公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乔山办公网 > ppt怎么做 > 《左传》中的经典外交(《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ppt

《左传》中的经典外交(《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ppt

作者:乔山办公网日期:

返回目录:ppt怎么做

《左传》中的经典外交(《<a href='https://www.qiaoshan022.cn/tags/zhuzhiwutuiqinshi_11438_1.html' target='_blank'>烛之武退秦师</a>》)

谈判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高超的言谈技巧,同时还需要对形势的明察与洞识,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烛之武的一番言论,简要得体,正表明他既娴于辞令,说理透辟,又见识不凡,令人信服,从而才能大胆地利用晋秦关系,达到了使秦国退师,并与郑国结盟的目的。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晋军函陵【4】,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6】,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7】,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8】,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9】,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 许君焦、瑕【11】, 朝济而夕设版焉【12】, 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13】,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14】,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15】,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16】。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7】。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18】; 以乱易整【19】,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阐释】

壮士不遇, 英雄陌路, 是中国士人对虚掷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与伤感。“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犹不如人”, 暗指在盛年时, 未被重用, 遂埋没至今,“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叠用语气词“矣”“也”“已”, 其中委屈感慨溢于言表。但是, 即使在“无能为也已”的状态下, 烛之武在危难之中仍被委之以重任, 其才识卓荦出众已可想而知了。此外, 郑文公能从谏如流, 知过改过, 亡羊补牢, 也是感动烛之武出山的另一原因。“许之”, 指烛之武同意去劝说秦伯, 是该段的总结, 表明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 郑国经上下努力, 消除了内部的分歧隔阂, 齐心御外。

强敌当前, 最重要的是自己切莫乱了方寸。如果自己先六神无主, 莫衷一是, 那么不等对方攻打你, 自己先在内部的矛盾中把自己击溃了。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作者在紧锣密鼓中腾出笔墨, 叙写佚之狐、郑文公、烛之武如何取得一致意见, 从而为“烛之武退秦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夜缒而出……”是文章的第三段, 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一般说来,敌我谈判, 双方都有戒备, 只有尽快消除对方的戒心, 才有可能使对方走到谈判桌上来。烛之武深谙此道, 单刀直入,“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立即表明自己来意是为秦伯考虑, 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为一层。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 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而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 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也”。鉴于晋秦目前尚是盟国, 烛之武措辞是委婉谨慎的, 他没有立即指出晋秦结盟的虚伪性, 却巧妙地向秦伯点明晋秦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 为进一步离间晋秦的关系埋下伏笔。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为一层。这里烛之武暂时按下晋秦关系不提,以免引起对方的敏感。绕过来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当然,这些好处的前提就是要秦国放弃进攻郑国。这样,攻郑与友郑,孰利孰弊,自然就摆在秦伯面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是又一层。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察颜观色,不失时机地列举阐发晋国背信弃义的事实与野心,赤裸裸地挑拨晋秦关系。由于有了前面委婉动听的一番话语,这里的挑拨当然就不显得刺耳;由于这种挑拨是基于秦国的利害考虑,其中的道理就自然引起秦伯的警醒。

原来是自己盟国的秦军,现在转过来却成为敌军郑国的盟友,风云突变。在这种变幻中,晋侯也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理智判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毅然回师。这种忍仇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与谋略,当然也正是晋侯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反过来讲,说秦伯而退晋师,一石双鸟,一箭双雕,这种结局不也正在烛之武的预料之中吗?

文章篇幅不长,人物众多,作者以“攻郑”“退秦”为矛盾的焦点,以烛之武为人物中心,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这种化繁为简、以少御多的写作技巧,实在令人击节叫绝。

(原阐释者:范志忠)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极力推荐

ppt怎么做_excel表格制作_office365_word文档_365办公网